八掌柜发布有深度有涵养的生日句子
上世纪50年代,我家住在东南园子。这是一条有十几个院落的街巷,我家的门牌号是11号,毗邻的10号是当年的百货公司,即现在的王靖国公馆,门前是这条街巷宽阔的空地。 那时,整个街区没有自来水。吃水必须走300多米到北面的西华门或南边的天地坛正街挑水吃。所以家家都备有扁担、两个铁皮水桶及盛水的大缸,一年365天,每天必须挑两担水。 当年每家都有火炉,有的是铁皮做的,有的砖泥砌的,烧水做饭,冬天取暖,天天使用。每天有大量燃烧过后的灰渣。于是,家家用火钩、火铲把灰渣从炉里掏出,倒在铁簸萁里,然后倒入自家门前的柳条筐里。每天下午四点左右,院门前那片空地上便响起了手摇铃声,那是灰渣车来了,灰渣车是一辆马车,车上用草席围起。于是,十四个院落的住户纷纷提着盛满灰渣的柳条筐,争先恐后地将灰渣倒入马车内,顿时灰尘四漫,弄得人脸上和身上脏兮兮的。如果一天错过这个时段,那家门前的灰渣就会堆成一片。不过,那时邻居之间也会互相帮忙,东家不在,西家会主动帮着倒一下。 那年月各家烧火多是烧煤糕和煤泥,很少有人烧炭块,一是炭块贵,二是东西缺。百货公司有个大锅炉房,每天燃烧大量煤炭。于是,倒出的灰渣里就有许多未烧尽的炭块,就是我们常说的燎炭。每天晚上七八点钟,百货公司锅炉房总要拉出几平车燎炭,倾倒在门前。我们这些小孩子们早早就等在那里,煤车一到,便一拥而上,也顾不得烧烫,在煤灰里挑捡燎炭,春夏秋冬四季,天天如此。 挑水、倒灰渣、拣燎炭,这是人们天天必做的三件事,一直持续到1990年,直到这片街区被拆除。 几十年过去了,这三件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很少能看到了。我们这些经历过那些岁月的老人们,在无忧无虑地享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时,谈起当年这些事,也权当添了一些趣闻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