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掌柜发布有深度有涵养的生日句子
《推理的盛宴》是一本由张璇著作,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21-9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推理的盛宴》读后感(一):《推理的盛宴》后记:路在脚下 整理完书稿,坐在电脑前闭目沉思,三十八篇文章,近二十五万余字,也代表着我过去十余年生命中的一部分。 2012年4月,刚考上研究生的我加入华南农业大学推理协会,正逢协会几位负责人在策划协会“毕业号”特刊,于是我提出加入一篇推介“中国侦探小说之父”程小青及其代表作《霍桑探案》的文章。在写作时又突发奇想,改为以中西两大名侦探对比为主线,终成《龙与狮——浅析霍桑与福尔摩斯的异同与原因》。次年,为纪念程小青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我综合各处收集的程小青等民国侦探小说作家资料,化零为整,结合此前写过的文章,写成《大师的遗产——浅析程小青民国侦探小说的贡献》,经协会朋友推荐,有幸得到当时著名推理文学杂志《岁月推理》编辑的青睐,分上下篇发表于2013年6月至7月杂志上,不料在以小说为主导的《岁月推理》上,引发不少读者的关注和留言,甚至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一些同道中人坚定了搜集整理民国侦探小说文献的决心,让我荣幸之至。 同一时期,我还在华南农业大学推理协会会刊上陆续发表了对日本经典刑侦剧《相棒》 《科搜研之女》等推荐评论文章,并于2013年春节期间综合整理为《平凡之中也有精彩无限——浅谈日本刑侦剧》一文,发表于2013年5月银版《岁月推理》上,同样收到一些热情的回应,有读者甚至至今还珍藏当年那本杂志。这些来自读者的支持,给了我从事推理文学影视评论创作的信心和动力。 侦探小说起源于欧美,于晚清和民国时期被引进推广到中国,日本却后来居上,将“侦探小说”拓展为“推理文学”这一概念,成为当今位居世界前列的“推理文学大国”,原因何在? 2013年底,《岁月推理》杂志编辑向我约稿,主题是关于社会派推理大师松本清张小说改编影视,在我搜索资料的过程中,似乎找到了上述问题的部分答案。清张大师是一位著作等身的超高产作家,但改编自他小说的电影和电视剧比小说本身还要多达数倍,仅中篇小说《买地方报纸的女人》就有十部改编影视作品!日本影视人如此热衷于松本清张小说的影视改编,除了清张大师的小说本身足够优秀外,在每一部改编影视中,还融入了每一位编剧和导演对小说不同的诠释和理解。就这样,优秀的推理小说通过不断改编成为影视作品而得以推广,长期保持生命力,有雄心的编剧和导演通过影视化推理小说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不仅是影视作品,根据推理小说改编的动画和漫画亦是如此。 因此,我选择从“影视人”这一角度,来推介日本优秀的推理作品,在推理小说原著作者和改编影视剧主要演员之外,更注重介绍作为“幕后英雄”的编剧、导演和制作人以及他们背后的创作故事。 弹指一挥间,近十年过去了,我创作的各类推理文学影视评论文章已达百余篇,现将关于中国和日本推理作品的部分结集为《推理的盛宴》一书出版,希望在帮助中国读者和观众认识了解中日两国优秀推理作品的同时,为中国推理文学和影视创作者提供一定参考。一百多年来,中国推理的发展过程异常崎岖,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只要中国推理人不断奋进,路就在脚下! 《推理的盛宴》读后感(二):总序:拓土沃土,皆为耕耘 从十九世纪末开始,推理小说这种来自西方的文学体裁逐渐被引进中国,一百二十多年来,中国推理小说的发展虽几经波折,但仍顽强生长。特别是在二十一世纪初,由于出版业的重视、类型文学杂志的创刊和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专题网站、论坛、豆瓣、博客、贴吧等为国内喜爱推理且有志于从事推理文学创作的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让中国推理界开展了一场“原创推理复兴”。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原创推理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跟上世界推理文学的发展潮流。 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令创作者不敢承认却又不能不承认的是:除了一小部分推理小说的爱好者之外,绝大部分接触推理小说的读者甚至对这种类型文学的基本认知都存在着大量的误解。 文艺不需要“唯一标准”,但对文艺作品的评价却存在着基本认知。一部作品,每个读者对其文笔、语言、结构、思想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和评价,正所谓“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并源于自身的看法和评价对其给予臧否,就像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是完全正常的,但这种评价应该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基准上,那就是承认《哈姆雷特》确实是世界戏剧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如果连这一点都彻底否认,比如认为《哈姆雷特》直男厌女,幼稚浅薄,“还不如三流网文”,那么只能使具备一定文学素养的人无话可说。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看到,恰恰是这类缺乏基本认知的评价大量流布于网络甚至媒体,它们存在着令人啼笑皆非的基础错误,动辄对文艺作品进行歪曲和嘲讽,却因其简单、片面和富于煽动性的言辞,成为大众评判的引领者和风向标,无形中使那些优秀的、富于创新精神的作品或遭夭折,或被埋没,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无比痛心的事情——用稗草的标准来衡量稻谷并决定其翦薙,那么最终这片稻田里一定布满了稗草。 这种现象的成因,很大程度上源于文艺批评的式微。成熟的文艺体系,本来应该是作品和批评并重,前者作为后者的模板和依据,后者成为前者的阐发与鞭策,互为助补,但在喧嚣浮躁,以市场成功为“金标准”的年代,那些严谨认真的争论和批评,只会被声嘶力竭的争吵和鼓噪所掩盖——而创作者则厕身其间,无所适从……因而,当务之急,不仅仅在于创作者们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同时,也亟待涌现出一批真正对推理小说及其衍生品给予理性的、思辨的、发人深省的文学评论,使这样的声音成为主流,引领大众在广泛阅读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促进中国原创推理文学向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应该说,近年来中国原创推理界逐渐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开始有所发力,Z总监(张璇)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Z总监是国内知名的推理文艺评论家,她对中外推理作家和作品、推理类影视作品、推理动漫和漫画等诸多领域均有广泛的涉猎和深入的研究,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在各类媒体上发表了上百篇优秀的评论作品,为推理文化的普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在,这些评论作品被精选成册,结集为《推理的盛宴》和《推理下午茶》两本书,在我有限的视域中,这应该是中国大陆作者的第一部个人推理评论作品集。于Z总监个人而言,这是一次欢欣鼓舞的丰收,而从中国原创推理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不啻为一次载入史册的创举。丰收固然可喜可贺,而创举更足以引风气之先,作为她忠实的读者,我真诚地向所有推理小说爱好者和创作者推荐这两本文集,并希冀未来的人们能永远铭记:拓土沃土,皆为耕耘。 呼延云 2021年10月2日 【作者简介】:呼延云,中国著名推理小说作家,代表作有“真相推理师”系列、《黄帝的咒语》、《乌盆记》、《扫鼠岭》等。 《推理的盛宴》读后感(三):推理批评的曙光 这本《推理的盛宴》,作者张璇是一位研究明清史和文学影视评论的硕士。在如今博士硕士已如过江之鲫的年代,这推理这个领域里,这仍属罕见。 推理的读者三教九流,其中不乏高级知识分子。但是,很多人看推理作品,往往抱着消遣的观点,大家习惯以类型小说来看待推理作品,还有人认为推理是难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文学。即便书的内容十分合口味,如同我这样在豆瓣写下粗鄙书评的,甚至十不过一,好看耐读的评论作品更是少之又少。 专门研究推理作品的人,在国内也是凤毛麟角。在日本和欧美,一些推理名家的研究已经成为高校学府的重要成果,相较之下,国内的研究只能算处于起步阶段,其中还有一部分局限于高罗佩、钱德勒等名家,研究的范围也不局限于推理。以至于这些年来,推理理论作品的重头戏,竟然是很多推理作品的前言或导读。比起引进的大部头推理理论著作,我们的研究和品评氛围亟待加强。 张璇的这本书,可谓投石问路之作。这本作品谈不上什么煌煌巨著,品评的对象为推理影视作品,书中的观点也没有什么故作惊人之语,它最大的价值,在于跳出推理本身来看推理,用文艺研究的理论和角度,对推理作品进行评判。 本书除了前7篇作品外,其余的批评对象均为日本影视作品。当然,眼下国内相关剧作已有起势之态,但张璇主要把眼光放在我们身边的东瀛,还是因为本身日本推理市场体量较大,可以从中选出一些经典或有趣的作品进行点评。 作者的涉猎面极广,从本书的研究对象即可见一斑:推理漫画中,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侦探柯南》,到相对小众的《向太阳怒吼》《冰菓》,再到冷门的《侦探学园Q》《民俗学者八云树》;日本推理小说家中,出现在她笔下的批评对象,既有老一辈的名家松本清张、鲇川哲也,有社会推理名家森村诚一、夏树静子,也有岛田庄司等新本格作家;推理影视剧中,有已成经典的《人证》《追捕》,也有较晚拍摄的《科搜研之女》《永远的时效》;乃至导演圆谷英二、制作人三谷幸喜、演员渡濑恒彦,也有专章予以论述。 在评述作品时,作者往往从个人直观入手,先把读者带入作品本身,进而采取条分缕析的形式,对小说、影视作品进行深入剖析。比如对于《人证》和《追捕》这两部极其知名的作品,作者对于电影的价值点到为止,重在从推理的角度,分析国人对于其改编的得与失。这里的点评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需要大量的文学评论和影视分析理论打底,这是作者与一般读者相比所具备的优势,自然也是本书值得好好品味的内容。 作者在后记中点明“路在脚下”,希望有更多的推理读者能关注到她的作品,更希望能有更多同好加入到推理文学批评的队伍中来。未来,随着更多理论知识深厚的学者关注这一领域,相信中国版的推理理论专著推出和出版已为期不远。 《推理的盛宴》读后感(四):《推理的盛宴》序:中国推理的“他山之石” 《推理》与《推理世界》,是过去十几年中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推理小说杂志。2006—2007年创刊伊始,我就开始购买这两本杂志,直到2018年12月纸质版停刊,几乎从未间断。 虽然后面几年没怎么看杂志上的小说,但我一直都有关注里面介绍、评论推理小说和影视的文章。从2013年开始,一个特别的笔名进入到我的视野之中,就是Z总监(张璇)。 《推理的盛宴》开篇文章《大师的遗产——浅析程小青等民国侦探小说家的贡献》就连载于2013年6至7月间,可以说,Z总监对民国侦探小说家(尤其是程小青先生)的关注其实比我还要早上几年。我也正是因为在当年看到这篇文章,才知道原来国内还有这样一位专注于推理小说和影视推介的同道中人。甚至在我后来因大力搜集晚清民国侦探小说原始文献而略有薄名之后,曾一度被人误以为是这篇文章的作者,这让我感到十分荣幸。我觉得恰是这篇文章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到了很好的“科普”效果。 当然,民国侦探小说只是Z总监评论所涉猎的一小部分,此外她还撰写了大量有关日本和欧美推理作品的评介文章,这样一坚持,就写了快十年。 如今,这几十篇评介推理小说和影视(包括动漫)的文章,终于结集成《推理的盛宴》和《推理下午茶》两本推理文学影视评论集,相当于分成“亚洲篇”和“欧美篇”两卷,呈现在读者面前,实在是一件幸事! 其实,这些年来我一直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读者究竟需要怎样的推理门类普及文章?是长篇累牍的推理小说发展史,还是短小精悍的漫谈式随笔,抑或与推理作品关联的普法文章? 以上种种,均有人尝试过,侧重点也各有不同。但Z总监的评论文章则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大部分都会将小说文本与其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对比来谈,有时还会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特别的“推理人”身上,作家也好,编剧、导演也罢,甚至还有演员。这种对推理作品方方面面进行介绍和分析的做法,在国内其他推理评论文章中并不多见。因为这需要对相关推理小说、影视、动漫等进行长年累月的关注、阅读、欣赏,并充分比较、分析和归纳,是一个长期的考察、积累、总结的过程,绝非一日之功。 Z总监推理文学影视评论集的“亚洲篇”《推理的盛宴》,所收文章主要涉猎中日两国的推理作品。中国推理方面内容虽然不多,但还是被当作“开胃菜”放在了评论集的开头部分。 谈及“中国推理”,程小青先生肯定是绕不开的大人物。在民国侦探小说家中,程先生可谓“全能型”人才,创作、翻译、评论、编剧均成绩斐然。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也常被身边人视作“东方福尔摩斯”霍桑的化身,其破案的故事,总为人津津乐道。 不过除了程先生之外,不论是其他民国侦探作家前辈,还是当下活跃于创作一线的推理作家后辈们,评论者都鲜有讨论。这种对本国侦探推理作家作品研究和评论的缺席,实在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反观几乎和中国推理同时起步的日本推理,在经过一百多年不间断地发展演变之后,已然蔚为大观,可谓流派众多、包罗万象。除了小说,还有动漫、影视剧、游戏等其他媒体形式,这也让日本推理拥有了更加持久的顽强生命力。 作为《推理的盛宴》的“正餐”,有关日本推理的讨论则主要围绕动漫、小说的影视改编等内容展开。 《名侦探柯南》缘何风靡亚洲二十多年?日本著名推理编剧古内一成对《名侦探柯南》剧场版和TV动画有哪些卓越的贡献?为《名侦探柯南》剧场版票房带来增长的“新人编剧”又是些怎样的人物?除《名侦探柯南》和《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外,还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冷门推理动漫? 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松本清张、森村诚一、西村寿行、内田康夫、夏树静子、岛田庄司、奥田英朗、高木彬光、横山秀夫……这些中国推理迷耳熟能详的日本推理名家,他们的小说在改编、翻拍成影视剧的过程中有哪些取舍和创新?中国推理作家和影视工作者又能向日本同行们学习到哪些先进的经验? 擅长将社会派推理改编为电影的“百岁编剧”桥本忍、缔造了《古畑任三郎》的喜剧制作人三谷幸喜、被誉为“奥特曼之父”的导演圆谷英二、活跃于各种推理影视的演员渡濑恒彦,他们因何与推理结缘?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相棒》《科搜研之女》等日本刑侦剧长盛不衰的原因何在? 都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曾断档多次的中国推理,在不断进步的路上完全可以“以邻为师”,向日本推理多多学习,取给精华。而这本《推理的盛宴》之所以可贵,就在于Z总监已经在这条“取经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华斯比 2021年9月12日于上海 【作者简介】 华斯比,独立书评人,类型文学研究者,中国首个私人推理小说奖“华斯比推理小说奖”创办人,连续多年担任《中国悬疑小说精选》主编。目前专注于晚清民国原创侦探小说的收藏与整理,主编“中国近现代侦探小说拾遗”丛书。 |
上一篇:解码40亿年生命史经典读后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