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发明史》是一本由[法] 德尼·古特莱本(Denis Guthleben)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传奇发明史》读后感(一):因为你们的发明,世界明亮起来 《传奇发明史:从火的使用到长生不老》,作者是法国的德尼·古特莱本,出版社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我曾经跟同学进过这个学校,到过这个出版社的门口,感受过学问思辨行的洗礼,可惜现在疫情,我们连离开本地的自由都没有了,真希望有一样发明,能让疫情永远从世界上消失,让我们可以任意去我们想去的地方,看我们想看的东西。 什么是发明?发现一种东西,然后让整个世界都为之明亮。这是我对发明的解释。火的使用就是这样的一种发明,它让人类与其他的动物区别开来,它也成为了人类传奇发明史的开端。从火开始,人类的发明就如永不熄灭的火把,照亮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天空。 读这本书是一个非常愉悦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感恩的过程。读这本书让我们知道我们现今生活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凭空得来的,都是一代一代的人类努力得来。 这本书采用的是一种编年体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把这世界上的发明捋了一遍。 我们会看到发明的间隔在逐渐的缩短,刚开始的时候,需要几百万年的间隔才能发明新的东西,比如人类最早的工具和火的使用之间就从公元前330万年到公元前40万年,间距居然是290万年,然后火的发明到衣服的发明,中间的间隔是11万年,衣服的发明到珠宝的发明,中间的间隔是9万年,真的有点无法想象,那么漫长的岁月中,人类的文明居然一点都没有推进。这么漫长的间隔,让我对文明的这个“明”字更有感觉了。我的外语比较烂,不知道我们中国人称之为“文明”的这个词语,全世界的其他语言是怎样称呼的,但是我深深的知道,不论他们的名字中有没有这样的一个“明”的感觉,这个被发明照亮的感觉一定是全世界人共有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发明的间隔就越来越短了。100年,几十年,甚至一年出现多种发明,人类的文明的进步,从这疯狂的发明中就能够展现出来。 这书中的每一项发明,都曾经改变过人类的历史,我经常在那里揣摩,如果这个世界上从来不曾有过这样东西,那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比如如果没有衣服,比如如果没有照相机…… 这样想象了之后,我就更会对这样发明和这样发明的创造者心存感激。作者为每一样发明做了一个小传,在这个小传中,我们能看到这种发明浓缩的历史,在有些小传中,作者还会加入对这项发明未来的展望,比如在“衣服”一节中,作者不仅按照科学研究的顺序为我们梳理了衣服发明的历史,还在最后,预测了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喷雾衣服。 我特别喜欢看的是最后一章,前面几章都是已经出现了的发明,最后一章是对未来发明的畅想。 发明的思想总是走在发明之前的。只要你能够想到,也许未来有一天就有人能够做到。在书中所提的这些未来的假设中,我最感兴趣的是隐形传送,也许有一天,时空传送也会像我们今天坐高铁一样简单呢,我简直是兴奋地等着那一天的到来。 《传奇发明史》读后感(二):人类的发明史是人类自我成长的历史,就是人类“自我封神”的历程 假如没有发明创造,人类就不能成为现在的人类,甚至人类都无法从动物界脱颖而出。但也正是因为有了发明创造,人类不断的颠覆着自己的能力范围,也可以说人类已经走在了“自我封神”的道路之上。 想一想人类50年前对于神的认知,神有什么能力呢?上天入地、移山倒海、腾云驾雾,好像对于我们现在的人类来说,借助于我们发明的工具,这些都不是什么难事了。而神的其他能力,比如隐身,比如长生不老,却也依然是现在人类所追求的目标,还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可以实现的目标。凭借着人类自己的发明,我们无限接近着曾经认为的神。 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人类的发明却一直改变着自己的认知范围,拓展的人类能力极限。人类的发明史就是人类自我成长的历史,而这个历史随着时间推移,人类的发明创造也呈现出指数型的增长。 在人类的历史上,到底有哪些发明?它们又怎样的影响了人类的历史进程呢?法国历史学家德尼·古特莱本用这样一本著作《传奇发明史:从火的使用到长生不老》,历数了从人类诞生之初,到未来我们想象中的世界,介绍了那些已经改变了人类或即将改变人类的伟大发明和发明家们。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着这些发明的传奇史。而每一项发明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都有着它的前世今生,相信每一项发明都可以用一本书来详细介绍。但这样一本《传奇发明史》,限于篇幅,却只能用一两千字解说一项发明的整个脉络。因此,作者也就只能选择那些对于我们来说最为重要的内容。这些发明是由谁来完成的?它是怎样完成的?它对于我们的影响有哪些?它的历史意义又是什么?让我们通过阅读这本书,对于改变人类的这些发明有了一个总体性的认识。因此这本书其实是关于发明的提纲挈领性的著作,如果想了解其中某一项具体发明,还可以自己去寻找相应的资料。 这里介绍的发明都有什么呢?史前时代,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其实就是发明的一种,有了石斧、石刀,极为弱小的人类在与大自然的竞争之中,才可以胜出。 工具发明对于人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之后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等等的划分都是以工具材料来区分的。最早使用的工具在哪里呢?最新的研究结果是肯尼亚弗尔卡纳湖西岸发现的距今330万年前的工具。 工具类的发明是人类所有发明最大的一类。人类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工具的使用。而在这本书中,大多数的发明也都是属于工具类。为了能够更好的看见东西,人类发明了灯;为了更方便盛放东西,人类发明了陶瓷;为了建房子,人类发了砖;为了可以在水中行进,人类发明了船;为了计算时间,人类发明了漏壶、日晷;为了书写的方便,人类发明了纸、发明了印刷术。而到了近现代,大多数的发明依然是工具性的。温度计、显微镜、蒸汽机、汽车、电话、飞机、火箭、卫星,等等等等,都是人类借之探索世界的工具。 人类的所有发明,就是人类手脚的延伸,就是人类探索这个世界能力的体现。随着人类能力的不断延展,人类的发明也将更加广泛。《传奇发明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自己的历史,就是人类征服这个世界的历史。 《传奇发明史》读后感(三):三分钟了解过去、现在与未来改变人类社会的发明 要是有一本书一本正经地谈论“长生不死”,那必定十分吸引人。所以这本由德尼·古特莱本(Denis Guthleben)所写的《传奇发明史:从火的使用到长生不死》,被我首先翻到了“长生不死”的这一部分。 这部分不满两页,说得不多,甚至存在两论并立的矛盾状态,说有,也说没有,说可以,也说不可以。不断套娃的话语其实试图在表达这么一个观点: 在永生这一发明之上,是发明的永生…… 西方理论喜欢使用这样的关联句式:A的B是B的A(不过其实这种句式现时已有点过时)。他们努力想用一种关联关系来表达某两种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其实存在极大的联系。那么如何解释上述这句永生与发明?顾名思义,发明史,主角便是发明。换言之,因为人类对永生有着持久性追求,这种追求投射到人类不断发明用于实现永生的各种技术或器具,正因如此,发明又得以保持“运作”,因而获得“永生”。 那么,它解答了“长生不死”的问题吗?显然没有。当下的技术仍然处于试探边缘,实现永生或许未来可以,或许未来仍不可以。 未来确实让人充满想象。延续这个永生问题,还有“生体模仿学”等等相关技术的话题。所谓“生体模仿学”,就是把科技设备拟生物化,比如飞机模仿鸟翼,可知道,原来科学家们关于“生体模仿学”的灵感,来自达芬奇。 《传奇发明史》算是一本有趣的小书,偏向普及类,以时间与内容对应,梳理出一个关于发明的简史,若对发明有更深入了解的兴趣,还得另外再找专题论著翻阅。不过,作为一本科普小书,它的另一个趣味性在,每一个发明文末都列出与之关联的内容,读者可以根据自己阅读兴趣去翻阅,全书也可以这么阅读,不必完全按照页码顺序,而是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了解发明的大概情况。 这本书颇具争议之处,是它甚少提到中国的发明,不知道算不算不适宜,在20世纪这部分,作者提到了电子烟发明者,是中国东北人韩力,与之相对,其他西方发明似乎更宏大,且对人类社会贡献更大一些。这样的罗列有些奇怪。作者身为历史学家,又专事过往重大发明起源研究,按道理不应不知道,李约瑟曾就中国的发明写过《中国科学技术史》,而美国学者坦普尔写过《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书,列举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关于中国古代的发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著的《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就罗列不少,但都没有被《传奇发明史》收录其中。 不敢妄论作者意图,但中国重要的发明不被西方学者列入著书中,不止这本《传奇发明史》,有段话,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反思: (出处:《中国何止四大发明》) 所以,某种程度看,《传奇发明史》更像是西方发明概览。 而中国的发明,不管是回顾过去还是创造未来,两个任务都任到重远啊。 《传奇发明史》读后感(四):一本书看遍那些改变人类进程的传奇发明 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曾说:“科学的真正的与合理的目的在于造福于人类生活,用新的发明和财富丰富人类生活。” 发明创造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们不仅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是唤起社会潜在活力的主要动力之一,人类的生活因为发明创造而不断改变着,从衣不蔽体到兽皮麻布,再到绫罗绸缎和款式各异的精心设计;从生吞活剥到架起篝火,再到煎炒烹炸的、五味俱全的八珍玉食;从石洞草屋到雕梁画栋,再到万丈高楼平地起…… 这些大大小小、新新旧旧的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发挥重大影响的发明与发现,被法国历史学家德尼·古特莱本以简洁而明快的叙述、诙谐又有趣的文笔,收录在《传奇发明史:从火的使用到长生不死》一书当中。 《传奇发明史》是以时间顺序进行展开的,从330万年前的史前时代到当下与未来,从衣食住行的刚需相关物品到卫星、网络和3D打印,《传奇发明史》可以说是一本包罗万象的有趣小书。 发明或许只需要一瞬间的灵感迸发,更多的还需要反复的试验和证明,然而对于这本《传奇发明史:从火的使用到长生不死》而言,它只需要用两页的体量来记录一项发明,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更像是一本“发明简史”,省去了中间漫长的过程,将每一项发明浓缩成一个小小的“知识卡片”,然后面向读者,将“知识卡片”和与之相关的精美配图,一起缓缓展现在读者眼前。 它们或许不够详细、全面,但却点出了每一个巧思诞生的曲折过程和重要意义。 书中一开篇便阐述了发明与发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两个迥然不同的概念,却又在本质上隐秘相通。作者以让·拉辛在《贝蕾尼斯》献辞中的“一切创造都是从无到有”这句话为引,道出“发明是设计出一个此前并不存在的新装置”,而“发现的着眼点在于对未知的揭示”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异。 而本书既然名为“传奇发明史”,顾名思义,它的着眼点就是那些影响着人类历史的传奇而伟大的发明,正如德尼·古特莱本所言,“发明史之所以传奇,是因为在它的每一面上几乎都有一大串成功故事”。 这本书或许存在一些让中国读者颇感遗憾之处,那就是对于中国发明的收录相较于西方世界而言似乎存在着一些差距,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从中看到一些让人颇感意外的中国发明,也会看到同一种发明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会形成怎样的发展、带来怎样的作用。 以风筝为例吧,“所以,人们把自己的人生、观念和梦想……做成风筝”,风筝在我们的观念中常常象征着自由、梦想和希望,也是从大概公元前三千纪开始,风筝便已经开始翱翔在中国的天空之上了,中国也是为大部分专家所认同的最早发明风筝的国家。 然而这项有着美好象征和寓意的发明,也曾在非和平、非正义的一些活动中发挥过作用,6世纪的日本曾有“六角风筝”大战盛行一时的记载,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同盟国和轴心国的空军都曾用风筝筑起拦截线。 德尼·古特莱本除了介绍各种发明设计的过程和重要的事件之外,还加入了很多颇具哲理性和现实意义的思考,譬如谈到古代时期的发明史时,他介绍了许多来自于东方的发明,并坦言道,“随着中国的频频亮相,我们也将会看到,古代的发明是远非局限于希腊罗马世界”;而提到19世纪各种各样的机器横空出世之时,德尼·古特莱本看到了它们带来的便利,但也并没有忽视其负面的部分,他不无忧虑地说,“并非所有的机器都能抬举人:这场欣欣向荣、备受吹捧的‘进步’不仅并为让每一个人受益,还可能会给所有人带来危害”。 正如俄国作家鲁巴金所言:“科学就是不断地认识,不仅是发现,而且是发明。”正是这种不断观察、思考、创造的意识和精神,让人类社会一直改变着、进步着,每一个时代都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每一个世纪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在《传奇发明史:从火的使用到长生不死》看到的不仅仅是关于发明与发明者的传奇历史,更是对于整个人类史的一次回眸与无限展望。 |
上一篇:《装台》读后感精选
下一篇: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读后感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