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掌柜最NB的生日祝福语

当前位置:首页 > 祝福美文 > 优美散文 >西方学者对民俗的“民”有哪几种解释 你认为哪种解释最为合理

西方学者对民俗的“民”有哪几种解释 你认为哪种解释最为合理

八掌柜发布有深度有涵养的生日句子

名词解释民俗

“民俗”是什么?不同时期的民俗学家对此有不同的认识。

民俗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对英文“folklore”的意译。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于1846年创用的,他将撒克逊语的“folk”(民众、民间)和“lore”(风俗、知识、学问)合成为一个新词,既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门现象的学问。后来“Folklore”一词慢慢为国际上所承认和使用。
1878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民俗学组织——英国民俗学会,并创办了第一本民俗学杂志:《民俗学刊》。从1846年至今,民俗学学科的发展已有165年的历史了。在这165年中,各国的研究者为此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探讨,并给予其多种角度的解释。各国学界围绕“Folklore”的概念和内涵,一直存在不同的理解与争论。
从所了解的资料来看,“民俗”的定义就不下l00种,仅美国学术界有代表性的定义就有24种。就对“民”的界定而言,19世纪的民俗学家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认为“民”实质上是指古人,一种认为“民”是农民。相比之下,20世纪的学者对民俗之“民”的认识要深入、全面得多。
美国学者萨姆纳认为:有社会生活就有充分的民俗存在。原始人、古人创造民俗,现代人继承古民俗也创造新民俗。民俗不仅产生在人类早期,而且也产生在社会的各个时期,只要人们以群体的方式存在。民俗之“民”决不限于古人,也决不限于农民,而是指任何时代的人。
美国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更进一步指出:“民”可以用来指至少拥有一个传统因素的任何一种民众的群体。
20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对民俗之“民”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结合中国民俗的实际状况不断深入的过程。
总而言之,中外民俗学界对民俗之“民”的界定都经历了多种变化:从过去较为狭隘的将“民”看做野蛮人、古人、乡民、劳动人民、平民,发展到现在把“民”定义为任何社会、任何群体的人这一比较全面的观点。
就对“俗”的界定而言,中外学界也有诸多不同的见解。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种观点认为“俗”是文化遗留物,是一个已发展到较高文化阶段的民族中所残存的原始观念与习俗的遗留物。汤姆斯的“Folklore”即有此意。1871年泰勒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中,又提出“survival”一词来指称民俗之“俗”。第二种观点认为“俗”是民间文学。我国的民俗研究工作深受这一观点的影响。第三种观点认为“俗”是精神文化。这一观点多将“俗”限定在精神信仰、禁忌及其仪式之域。第四种观点认为“俗”为传统文化。这也是中、西方较为普遍流行的观点。这种观点置现实的社会生活于不顾,将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民俗排斥在外,将“俗”限定在“传统”之中。第五种观点可以称之为民间文化说。此类说法早在1879年就有人提到。如法国民俗学家山狄夫曾明确地说:“民俗学是文明国家内民间文化传承的科学。”我国民俗学家钟敬文也曾持此种观点。近些年来,我国学术界比较认可的对于“俗”的理解是“生活文化”。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民”的界定应为社会的人、群体的人;对“俗”的理解则以“生活文化”比较合理。
那么对于“民俗”我们就可以做这样的理解: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关于民俗的民的解释有哪些

关于民俗的民的解释有哪些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民俗的根本属性是模式化、类型性,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其他属性。模式化的必定不是个别的,自然是一定范围内共同的,这就是民俗的集体性:民俗是群体共同创造或接受并共同遵循的。

西方学者对里昂惕夫之谜作出了哪些解释

简化说下:

一、该问题提出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53年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40年代和50年代对外贸易情况进行分析。考察了美国出口产品资本—劳动比和美国进口替代产品资本—劳动比发现美国参加国际分工建立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 上(即出口产品资本—劳动比低于进口替代产品)结恰与俄林要素赋予论相悖引起了经济学界和国际贸易界巨大争议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解释

1.劳动力不同质
2.要素密集度逆转
3.存关税及贸易壁垒
4.自资源稀缺

三、里昂惕夫之谜相关学说

对于里昂惕夫之谜西方经济学界提出了各种解释同时带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代表性学说如下:

1.技术差距理论
该理论由美国学者波斯纳于1959年提出。该理论认为,技术实际上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平一直在提高。各国家发展水平不一样。这种技术上差距使技术领先国家具有技术上比较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随着技术被进口国模仿,这种比较优势消失,由此引起贸易也结束了

2.新要素贸易理论
该理论综合了技术差距理论、人力资源理论、人力技能理论认考虑国际贸易商品时要考虑传统资本、劳动、自资源要素还要考虑技术、信息等要素从而来确定商品比较优势

3.偏好相似理论
偏好相似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于1961年《贸易转变》书提出该理论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之间贸易何产生问题

4.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解释产业内贸易产生原因和规模

5.人力资本说
肯恩等人(Kenen,1965;Keesing,1966)认产生里昂惕夫悖论重要原因里昂惕夫所定义资本仅仅包含物质资本(机器、设备、厂房等)而完全忽略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体现人身上技能和生产知识存量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或报酬于提高人技能和获利能力于提高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经济决策效率暗示着美国劳动比外国劳动含有更多人力资本把人力资本部分加实物资本上会使美国出口品资本密集度高于进口替代品就是尾闾和头中心一条线。

解释民俗的民是什么,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

“民俗”的“民”

“民”

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

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民俗”

传统的,传承的,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情,民歌,民谚,民风。

中国民俗网
http://www.chinesefolklore.com/

中国民俗文化网
http://www.cnminsu.com/民俗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组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

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也并非无所不包。民俗,正如它的名字,它深植于集体,在时间上,人们一代代传承它,在空间上,它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布——压岁钱的风俗年年如此,而且各地盛行就是例证。当然,民俗也不是铁板一块,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不然为什么过年时北方吃饺子南方却吃年糕呢?民俗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民俗的变异”。虽然民俗常常因为时过境迁而不断改变,却自有分明的类型或模式,您知道吗?南方的吊角楼与北方四合院就是两种不同类型民居建筑。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我们置身其间却不为其所累,甘愿接受这种模式性规范的保护!

民俗涉及的内容很多,直至今日它所研究的疆域仍在不断的拓展,就今日民俗学界公认的范畴而言,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

1 生产劳动民俗

2 日常生活民俗

3 社会组织民俗

4 岁时节日民俗

5 人生仪礼
6 游艺民俗

7 民间观念

8 民间文学民间
猜您喜欢
相关搞笑表情
推荐搞笑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