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掌柜发布有深度有涵养的生日句子
清代文学家张潮云:“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即是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成长史。 今逢盛世,惜福感恩,福祉攀升,多了些安逸。渐入老年,相对清闲。有人喜欢游山玩水,有人喜欢逛街购物,有人喜欢打牌搓麻,有人喜欢卡拉 OK, 有人喜欢网聊……而我却喜欢窝家中静读一些闲书,来弥补、享受人生赋予我的最美好的读书时光。 儿时家贫,书颇金贵,想读好书更不易。就连好看的小人书也难借到,至今都能回味起那种对书的“饥渴感”,偶得一本书,欣喜若狂,兴味十足,恨不能一口气读完。说实话,那时读书乃囫囵吞枣,只顾数量不求质量,略知书中大意。后来读中专时,虽有足够经典可涉猎,却把光阴浪掷在许多时髦的刊物上。 成家立业后,孩子家务束住手脚,工作生活琐事缠身,想读书成天方夜谭。即使偶尔读了点书,也是为应付考试跟自己职业有关的书籍。人到中年,却迷上写作,深深感到读书太少,文化知识浅薄。特别是早年业余从事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就更加显得自己的文化底蕴严重缺陷,读书少,知识面窄,使己难以提高。而那种想读书多读书的念头,一直非常强烈,似烈火燃烧。 一晃已退休,却未有“孙”带。琢磨着趁机读点儿书,写些小文吧。多年下来,自觉读书不少,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粗粗涉猎。这些书虽然过去也曾读过,但由于人生各个阶段的际遇感受不同,人生的阅历积累也在不断丰富,故读起来似乎总有一番新的感受,新的领悟,新的充实,新的提高。 大文豪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西汉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书,的确是一剂良药,可治病。南宋诗人陆游高寿85岁,他的长寿秘诀有一条就是读书。他还用诗为别人治病:“儿扶一老候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药,吾诗读罢自醒然。”其实,庸人之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心情不佳,头昏脑涨,胸口堵闷,遂拿一本好书,读着读着,便觉头不昏了,心胸也舒畅了,通达了。此乐何极也! 古人言,读书的最大好处:明理、益智、知耻。曾国藩说,读书可以改变人面相,因读书须有一种安详的心态,久而久之,心平气和,胸怀豁朗宽容,情感丰富雅洁,处世待人谦和达观,一言一行书香萦绕。读书使人陶冶情操,身心俱健。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书如挚友,摆在书架上似高朋满座,看一眼就会心平如镜。”人到老年,什么人生滋味都尝过,最终觉得人生最大的乐事莫过于读书。正所谓“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再者,人老了,怕孤独,而书是老人的良师益友,有书为伴,永不寂寞。 常言道:老有所乐。蜗居陋室,安闲心静,粗茶一杯,好书一卷。潜游默泳,好不快哉!清代孙承泽有副书斋联,说的是老年人的境况,最让我心动诚服:“且有琴书乐,而无宠辱惊。”还有同代钱沣书斋联:“架上有书真富贵,胸中无事即神仙。” 而我亦自侃:老来读书乐,快活似神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