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掌柜发布有深度有涵养的生日句子
“绣倦南窗下,条然睡思催。红日过墙去,清风入幕来。幽梦迷庄蝶,荒云隔楚台。觉来香缕在,虚室绝尘埃。”(南宋·张玉娘《春睡》)健康和长寿离不开睡眠。漫画家左川先生因积劳成疾,被迫中断了近四十年的漫画创作。一位老中医为他把脉后说:“你的睡眠欠账太多了,从现在起你必须多睡,把睡觉当成治病一样重视;其次才是吃药调养。”坚持了两年,左川先生又能搞创作了。所以,左川先生见到和自己病情接近的朋友,就一定会现身说法,“你多睡觉吧,保管有效”。 传统养生讲究“三分调,七分养”,但重点还是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正所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中医理论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科学试验也表明:不吃饭,人的生命最多能坚持42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可维持14天;而不睡眠,人的生命最多坚持不过7天。所以,美国教授伯尼韦布戏称睡眠为“温柔的暴君”。但是,莎士比亚却把睡眠比做“生命宴席上的滋补品”。中医养生名著《养生三要》说:“安寝乃人生最乐。”诗曰:“不觅仙方觅睡方……睡足而起,神清气爽,真不啻无际真人。”中医对睡眠的经典解释是:“阴气盛则寐(入睡),阳气盛则寤(醒来)。” “午窗春睡中,堆枕起来时。瘦怯罗衣褪,慵妆鬓影垂。旧愁消不尽,新恨忽相随。有蝶传魂梦,无鸿寄别离。”(南宋·朱淑真《春睡》)春天,既是四时之首,也是最好的睡眠时节。春季养生,应注重“睡养”。而“睡养”的原则,《黄帝内经》有精辟论断,“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毛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北宋·陈克《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有人形象地比喻:“睡眠好比给电池充电,是储备能量。”睡眠是健康的“终身伴侣”。在中医理论中,“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认为,睡觉方位对人的睡眠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老老恒言·安寝》认为,“首勿北卧,谓避阴气”。孙思邈也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强调:头为“诸阳之会、元神之府”,“阳气升发所向,北首而卧阴寒之气直伤人体之阳”。所以,“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当然,“睡养”的睡姿也是很有讲究的。孔子在《论语》中说:“寝不尸”,“睡不厌屈,觉不厌伸”。《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进一步指出,“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也就是说,侧睡的养生效果最佳。 “春力着人春睡重,叶底黄鹂鸣自送。绿暮朱栏日观明,回廊侧户风帘动。”(北宋·寇准《春睡》)中医理论中,肝属木,喜条达,与春相应而生发、舒展。因此,春天是养肝、护肝的最佳时节。而春季“睡养”,首先是“养肝”。《黄帝内经》说得很清楚,“人卧则血归于肝”。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自然界的阳气会升发。中医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应顺应天时“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也应当让自己的肝脏得到足够的休息,以应付繁重的解毒和消化工作。按现在的实际情况,儿童“夜卧”最好不晚过九点,成年人最好不要晚过十点,年轻人不要晚过十一点。 古人云:“春者,蠢也,动也。”春季睡眠法三原则:“按时入睡,过时不候”“午睡一刻钟,补夜一小时”“体脑并用,形与神俱,精神乃治”。也就是说,春季“睡养”要和运动调养相结合。春天空气清新,最有利于修葺和改善脏腑功能。清代画家高桐轩写的《养生十乐》中有“漫步之乐”,说“起身静步于中庭,或漫游于柳岸花畦,心神焕然爽朗,胸怀为之一畅”。对于整天坐着不动的办公一族而言,不说“闻鸡起舞”吧,至少也应顺应生物节律习性,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吸收点大自然的活力,既能炼气保精、增强抗病能力,也能调养精神、改善“春困”。 当然,春季早晚温差大,应当严格保暖,运动也不要过于剧烈,避免肺部受凉或大量出汗而受凉。春季还多雾霾,雾霾里多有毒有害的不明物质,雾霾天气就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喜欢到户外跑步、跳舞、做操的朋友,应当选在清晨汽车尾气最少的时段,并避免在汽车很多的主干道周围锻炼。 |
上一篇:古代“八百里加急”长啥样
下一篇:欲望的杈头 该打就打